时间:2022-12-08 16:26:37 | 浏览:1621
12月6日,大连豆粕期货走势振荡,呈现近弱远强格局。国内防疫政策优化,“双节”备货也将开始,需求回暖预期支撑豆粕价格。虽然短期供应增加预期落地,给豆粕近月合约带来压力,豆粕现货价格也持续走低,但目前的现货基差仍未跌至底部,盘面下方支撑较强。
“进入12月份以来,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快速下跌,基差也开始一路走弱,但是相较疲弱的现货,豆粕期货盘面价格表现抗跌。”格林大华期货高级分析师刘锦表示,豆粕期现货价格走势分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期货盘面相较现货呈现贴水状态;二是国内大豆港口库存回升,油厂开机率回升,压榨量增加,豆粕现货供给预期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周进口大豆供应改善预期已经开始兑现,周度到港量在200万吨以上,油厂压榨也随之回升,豆粕供应显著改善。刘锦分析称,豆粕现货价格和基差的快速下跌主要源于近期国内到港大豆快速回升,由此又带动国内油厂大豆库存的回升,截至12月2日,国内进口大豆库存总量为402.6万吨,较前一周的384.8万吨增加17.8万吨,去年同期为435.4万吨,五周平均水平为358.7万吨。国内油厂大豆库存连续6周回升,油厂的周度压榨量也回升到了200万吨以上。虽然目前国内豆粕库存仍处于历史偏低状态,但随着大豆库存增加,油厂压榨量回升,豆粕累库仅是时间问题,现货市场提前反映市场预期,出现现货价格和基差双双走弱的情况。
中州期货油料分析师吴晓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目前国内中下游市场预期一致,都认为后期豆粕供应继续改善下价格仍有下跌空间,一致性偏空预期导致豆粕现货和基差下跌速度非常快,上周华东港豆粕现货基差下跌达400元/吨。从到港预估来看,12月国内进口大豆到港将更加集中,周度到港均值在250万吨左右,而油厂也会兑现现货利润积极压榨,豆粕现货供应持续改善,短期终端需求不算很好,豆粕现货应该还有下跌空间。
“不过,国内豆粕现货难以深跌。一方面,12月中旬会开启春节备货,在目前渠道库存偏低情况下豆粕现货价格有支撑;另一方面,中下游企业12 月现货成本集中在 4600—4700 元/吨,也不支持价格深跌,所以我们目前对豆粕现货的回调深度暂时看至4600—4700元/吨。”吴晓杰说。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美豆及国内豆粕价格就走出分化的走势,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的供需格局并不一致。建信期货豆粕分析师洪辰亮表示,由于国内油厂压榨利润在今年普遍较低,进口意愿薄弱,导致国内阶段性供不应求,国内豆粕走势强于美豆,这也是修复榨利的必经途径。未来来看,由于基差仍然较大,豆粕近月合约更多受到现货价格和国内供需的影响。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我国进口大豆约2630万吨,而根据船期预报跟踪,今年11月至明年1月,我国进口大豆预估约2620万吨,其实同比压力并不大。
“同时,考虑到目前生猪养殖利润尚可,下游对豆粕的需求在下半年也比较活跃。因此,在现货下跌后成交放量的情况也值得期待。”洪辰亮分析称,根据平衡表推算,国内豆粕库存显著回暖可能要从2023年3月后才出现,在此之前,近月合约的基差回归机会值得投资者关注,倘若出现国外运输、罢工问题等延后到港的情况,不排除后续合约同样有机会。
事实上,从中长期角度来看,美豆的进口成本仍然决定着国内豆粕价格的重心及方向。据洪辰亮介绍,去年由于南美大幅的减产,CBOT大豆主力合约曾站上1700美分/蒲式耳的高位,当时的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约16.4%,同时也有部分通胀升水在其中。而就目前USDA月度报告给出的数据来看,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约18.6%。在全球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想要达到去年的库存消费比,则南美产量需要减少1200万吨以上,这并非难以想象。当然,如果考虑高价对需求端的削弱及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减产幅度需要更大才能重新冲击1600—1700美分/蒲式耳,这也是2023年一季度影响盘面的最大因素之一。
“此外,澳大利亚气象局预测2022/2023年度全球拉尼娜气候或将在2023年1月初以后逐渐消退。如果预测兑现,明年一季度降雨应该会重新回到阿根廷产区,给处在关键生长的作物带来利好,阿根廷大豆产量或能实现较高水平,不利于美豆远期定价。”吴晓杰表示,对于豆粕期货来说,短期美豆没有较强的利多驱动且国内豆粕现货偏弱,豆粕期货价格缺乏大幅上冲动力。但目前豆粕期仍深度贴水现货,并不支持期货大幅下跌,短期豆粕2301合约有望在4100—4300元/吨振荡运行。
在洪辰亮看来,由于农产品本身具备周期性,在价格偏高的时候会刺激扩种同时削弱需求,这一内在的稳定器在今日仍然会发挥作用,即使种植成本相应提高,但美豆1400—1500美分/蒲式耳的价格还是处于高位。在利润的驱动下,国际大豆逐步累库还是大势所趋,2023年美豆重心或较今年有一定的下移。
“豆粕近月合约走势要明显弱于远月合约,豆粕2301合约高位振荡偏弱,豆粕2305合约走势相对抗跌。造成近远月合约走势分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有利于大豆进口成本的降低,这对近月豆粕也形成一定的拖累;二是豆粕2301合约供应预期好转,相较2301合约的供应预期好转,2305合约还面临着南美大豆生长的不确定性,目前仍处于生长初期的南美大豆还面临着干旱和减产的威胁,并且近期海外大豆升贴水报价有走高迹象。”刘锦认为,综合来看,豆粕现货和基差后期仍有走弱空间,但是远月合约走势相对抗跌,加之远月合约贴水程度较深和拉尼娜威胁的存在,期价将呈现近弱远强的格局。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今日国内豆粕现货报价逐步企稳。东北地区经销商报价4950-5070元/吨,稳定;华北地区经销商报价4830-4900元/吨,跌20元/吨;华东地区经销商报价4780-4820元/吨,稳定;中西部地区经销商报价4900-5100元/吨,跌30
今日国内豆粕现货报价继续下跌。东北地区经销商报价4950-5070元/吨,跌50-100元/吨;华北地区经销商报价4850-4900元/吨,跌100元/吨;华东地区经销商报价4780-4820元/吨,跌100元/吨;中西部地区经销商报价49
来源:CFC农产品研究独立于宏观的赛道——油脂油料月间价差,两周以前我们见证了花生PK1-4价差的结构逆转,其逻辑我们大致定义为豆系油粕现货崩塌对油用花生的榨利的冲击,在豆系1-5月差深度back的环境下,PK的1-4月差contango结
12月6日,大连豆粕期货走势振荡,呈现近弱远强格局。国内防疫政策优化,“双节”备货也将开始,需求回暖预期支撑豆粕价格。虽然短期供应增加预期落地,给豆粕近月合约带来压力,豆粕现货价格也持续走低,但目前的现货基差仍未跌至底部,盘面下方支撑较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12月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11月下旬豆粕(粗蛋白含量≥43%)价格为5169.4元/吨,较11月中旬下降289.9元/吨,降幅5.3%,较 11月上
今日国内豆粕现货报价继续下跌。东北地区经销商报价5050-5120元/吨,跌30元/吨;华北地区经销商报价4920-4970元/吨,跌70元/吨;华东地区经销商报价4880-4920元/吨,跌100元/吨;中西部地区经销商报价4980-51
随着近期大豆到港高峰的来临,大豆库存连续第三周增加,豆粕库存亦是第二周上涨,供应逐渐增加后豆粕价格持续下跌。据饲料行业信息网统计,今日43%豆粕最低价格已经报4700元/吨,部分内陆地区的贸易商最高报5100元/吨,不过跌幅已经明显放缓,个
近段时间,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持续下跌。上周国内豆粕期价表现强势,但外盘美豆期价调整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有限。由于国内油厂开机率明显增长,豆粕现货供应日渐增多,豆粕现货价格承压下跌。近期豆粕现货成交相对清淡,下游买家对豆粕现货买卖上的态度相对谨慎,
11月底以来,国内生猪行情止跌反弹,且在11月29日至12月4日迎来“六连涨”。这让养猪人心理又“活泛”起来了,压栏二次育肥还是见好就收趁高点出售,这成了一道选择题,而且天平正在朝着压栏惜售倾斜。高点回落的豆粕也似乎看到了一些亮光,追涨心理
豆粕:供应增加豆粕重心下移,关注南美天气及美豆需求【现货市场】昨日油厂豆粕报价继续下调,其中沿海区域油厂主流报价在4750-4870元/吨,广东4780元/吨跌70元/吨,江苏4750元/吨跌30元/吨,山东4780元/吨跌40元/吨,天津